2017年10月19日下午,中国药科大学张灿教授应课题组邀请,在苏州大学药学院作了题为“细胞为载体的药物高效递送策略”的专题报告。

报告摘要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侵袭性生长肿瘤,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低治愈率等特征。临床治疗常采用手术结合放、化疗的方法。一线脑胶质瘤化疗药物替莫唑胺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术后结合疗效尽管高于放疗,但5年生存率仅达9.8%。其他抗肿瘤疗效好的药物如紫杉醇等则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在临床上不被应用。为了将药物高效富集至术后肿瘤残留区域,张灿教授课题组研究以自体中性粒细胞作为载体,无损荷载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脂质体,静脉回输治疗原位脑胶质瘤术后模型小鼠,利用中性粒细胞对炎症因子的趋向性及变形穿越血脑屏障的特点,实现了高效的自主引导的药物靶向递送,有效抑制了模型鼠原位脑胶质瘤术后的复发和发展。该项研究基于特定疾病及其病理因子的靶向思路突破了传统的受体-配体结合靶向的局限,为脑部疾病治疗和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建立了新的技术平台,有望推广用于其他炎症相关性疾病等的治疗。




个人简介

张灿,教授,药物化学与药物制剂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药物科学研究院高端药物制剂与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代谢性疾病药物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Biomaterials Science副主编,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医用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委。2006年分别入选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技带头人,2011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2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获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201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连续4年(2013-2016)被评为ESI中国高被引学者。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关键技术子课题,科技部国际交流重点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30余项科研项目。作为通讯作者,在Nat Nanotech、JACS、Angew Chem、Adv Mater、Biomaterials、J Control Release等刊物共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9项。